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積極利用有利條件,妥善應對4個挑戰,即問題挑戰、形勢挑戰、資金挑戰和制度挑戰,并做好空間、技術、產業、管理等方面的引領。
山西省財政廳近日下達2016年中央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專項資金7643萬元,支持山西省6個市改善農村環境質量,完善農村必要的環境基礎設施,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體制機制。
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是推進農村環保工作的一個重要舉措,有效緩解了農村環保資金匱乏的壓力。但是農村環境治理除資金問題外,還面臨著其他方面的嚴峻挑戰。
筆者認為,當前非常有必要科學認識農村環境保護新形勢,特別是要分析好農村環境保護面臨的新挑戰,積極引導農村環境保護的健康發展。
一是問題挑戰。比如,有色金屬產業地區的重金屬排放超出土壤承載力,化學農業的氮、磷超出地表水體承載力,部分地區牲畜的飼養量超出草原生態承載力等問題大量存在,農村環境保護壓力較大。同時,農民環境意識逐步增強,對于環境問題的關注以及環境訴求會明顯提高。
二是形勢挑戰。我國正在完善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農村環保工作將面臨農業生產方式規?;?、農村農民組織化等新的形勢挑戰。隨著新型城鎮化戰略的推進,農村地區的投資增大,基礎設施建設將造成巨大生態壓力。同時,隨著農村環境整治工作的推進,農村生態與環境修復工程和鎮村污染治理設施快速發展,給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帶來了新的監管挑戰。此外,在生態文明環境績效考核的壓力下,縣鄉級人民政府也將面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高要求的壓力。
三是資金挑戰。未來一段時期農村環境保護工作將迎來基礎設施建設的高峰,帶來巨大的建設資金籌措壓力。同時伴隨著大批環境污染治理設施的建成,其運營管理將產生大筆費用,農民及農業生產自身經濟能力較弱,無力承擔這項支出,可能嚴重依賴縣鄉級財政,更加劇了縣鄉級政府的資金挑戰。
四是制度挑戰?!董h境保護法》加強了農村環境保護的規定,明確農業部門在秸稈、畜禽糞便處置等方面的指導職責,明確了住建部門在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治理等方面的職責。此前,很多時候是由環保部門直接面對農民開展工作,直接參與甚至主導農村污水和生活垃圾基礎設施建設。而當下,如何有效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治理便成為環保行政主管部門面臨的制度性挑戰。
筆者認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需要積極利用有利條件,妥善應對各方風險挑戰,積極有為,做好以下4個方面的引領。
空間引領。通過生態紅線和農村環境保護規劃的技術研究,推進“多規合一”,推動美麗鄉村的健康發展。按照“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的要求,以生態紅線規劃為抓手,為我國農村生產、生活、生態空間的合理布局提供支持。推動農村工業企業向工業園區優化集中,推動種植養殖業的空間合理配置,建設宜居的美麗鄉村人居環境,并在土壤污染調查的基礎上指導相關部門做好種植業生產等空間規劃。
技術引領。今后一段時期有必要及時修訂土壤環境質量標準和各類農藥環境標準,制定農村環保設施污染控制標準等,為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提供管理的技術依據。結合國際先進經驗和我國農村實際,基于環境承載力等理論和污染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成果,制定完善農作物種植、畜禽與水產養殖的有機、綠色和無公害操作規程,制定農村環保設施運行管理規程,為農業和農村環境保護提供技術支持。針對土壤污染積極開展基礎科學理論研究和實用修復技術研究。在進一步開展土壤污染調查的基礎上,加強農村土壤污染修復技術指導。
產業引領。在農業產業綠色化方面,研究環境、健康、自給三重壓力下的高效農業、有機農業以及其他可持續農業的發展空間,推動以有機農業為代表的可持續農業的發展。研究農村地區,尤其是主要糧食蔬菜產地的產業準入門檻,為減緩城市、工業污染向農村地區轉移提供依據,優化農村地區的產業結構,保障餐桌安全。加強農村環保產業的引領,尤其是土壤污染治理行業的引領,推動農業集約化發展中規?;笄蒺B殖等重點污染防治產業的發展。
管理引領。開展農村環境監測和環境質量評估,通過綠色考核機制等引導工具的設計,形成農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制度引導。通過農村環境規劃、規劃環評等約束工具的設計,推動形成農村綠色低碳循環發展新方式。通過農村生態環境投資方面的引導制度研究,為農村生態環境建設提供資金保障。通過秸稈禁燒及畜禽糞便、農村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處理處置的綜合協調及監管制度設計,為環保法修訂后農村環保新形勢下的監管提供制度支持。